![]() |
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
教授
性别 : 男
毕业院校 : 武汉大学
学历 : 博士研究生毕业
学位 : 博士学位
在职信息 : 在岗
所在单位 : 人文学院
入职时间 : 2009年07月01日
学科 : 汉语言文学
Email :
扫描关注
- [1]吴翔宇.资源转换与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现代化的生成.文学评论.2023 (6)
- [2]吴翔宇.时间观的转向与鲁迅文学意识的价值建构.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.2012,第25卷 (第2期):83-88
- [3]吴翔宇.“乡下人”身份定位与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模态.淮南师范学院学报.2011 (第1期):57-61
- [4]吴翔宇.时间视域与鲁迅小说的现代转型.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.2011 (第6期)
- [5]吴翔宇.抗战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与话语建构.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.2011,第24卷 (第6期):81-85
- [6]吴翔宇.抗战文学审美批评的路向、困境与转型.中国文学研究.2018 (第3期):8-16
- [7]吴翔宇.《野草》的张力叙事与意义生成.浙江社会科学.2010 (第8期):102-106
- [8]吴翔宇.鲁迅“文明批评”的历史思维与实践路径.求索.2018 (第5期):152-161
- [9]吴翔宇.残雪小说“存在”命题:世俗之上,虚无之下的精神张力.文艺争鸣.2011 (第6A期):P116-120
- [10]吴翔宇.“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”笔谈:五四中国与鲁迅形象的生成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.2015 (第60期):P157-159
- [11]吴翔宇.《野草》:鲁迅否定辩证法的阐释与运作.浙江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4,第39卷 (第2期):39-45
- [12]吴翔宇.鲁迅重构“中国形象”的文化机制与精神立场.求索.2017 (第2期):14-24
- [13]吴翔宇.论余华小说的“疼痛”美学.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.2017 (第7期):130-140
- [14]吴翔宇.儿童镜像与鲁迅“新人想象”的话语实践.文艺争鸣.2016 (第9期):121-126
- [15]吴翔宇.五四中国与鲁迅形象的生成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.2015 (第6期):157-159
- [16]吴翔宇.“五四”儿童文学接受外国资源的机制、立场与路径.学术月刊.2015,第47卷 (第9期):127-134
- [17]吴翔宇.想象的“中国”与建构的“儿童”:五四儿童文学想象中国的成长美学.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.2015 (第4期):54-59
- [18]吴翔宇.五四儿童文学建构中国形象的现代生成.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.2014 (第1期):24-32
- [19]吴翔宇.五四儿童文学想象中国的跨文化实践.河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4,第14卷 (第3期):61-66,72
- [20]吴翔宇.空间隐喻与五四儿童文学的文化建构.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.2014 (第5期):53-58